人的肉体生命的传承可以通过生殖繁衍由基因迭代,但精神生命的传承却被搁置了。人的音容笑貌,生前优秀事迹,个人奋斗史,由于历史的客观的原因没有办法代代相传。每个人的优秀品德、功德和精神言语都得以记录和记载。每个家庭的家书、家风和家训得以记忆与传承。家风好,民风醇,社会正气之风自然盛行。孟子曰:生,亦我所欲,义,亦我所欲也。两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也。为了国家,为了人民,舍身而取义,义不容辞。中华民族的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面对任何危难,中华民族都会迎难而上,拧成一股绳,劲往一处使。正如《大学》中所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记载逝者的品德和功德,记录逝者的精神语言,人生谢幕礼庄严而体面,让故有所尊。同时生者反思生命的意义:人生的每一个节点决定着人生终点的方向,在每一个节点,我们为自己,为家人,为社会,能够做点什么,应该做点什么;生者深情述说对逝者的情感,传统的敬献礼表达对逝者的不舍与尊重,并且立志不忘逝者的养育和教诲,传承家风家训,完成逝者遗愿。从而生者更加坚强,逝者安心离去。科技赋能传统礼仪文化,数字传承生命精神价值。
数字安葬,以智能空间打造生命家园
从线下服务到智能转变,充分发挥数据和场景相结合的优势,促进数字技术与殡葬行业的深度融合,赋能产业转型升级,创新产业服务模式,不断做强做深数字殡葬产业,推动构建殡葬行业发展新格局。
步入现代化的数字礼厅,这里光照和煦,空气清新,物联网、多媒体、智能设备、新风系统、交互系统等科技方式融入室内空间,让其成为灵魂的栖息之所。厅内通过立体化、艺术化的方式设计多组智能格位,每个格位均采用科技智能面板,在动态纪念屏上独立展现每一位逝者的生命历程,更可以整体联动呈现盛大纷繁的仪式效果。
数字礼仪,以科技礼仪彰显生命尊严
数字礼仪即沉浸式数字墓园,从科技礼仪到精神传承,挖掘殡葬核心文化,打造创新式数字服务空间,通过声光电及新风系统打造出集视觉、听觉、嗅觉、触觉于一体,由外到内打动人心的沉浸式空间。
通过科技技术手段,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礼仪相合,让现场的每一个亲属来宾都能通过“三立,三道,三敬“的仪式环节,感受到逝者平凡而伟大的一生,体会到逝者的优良品德和优秀家风,将逝者的精神、家风传承下去,从而激励和鼓舞生者更加坚强。
数字祭扫,让思念无时不在
忌日、清明、中元、寒衣、年初岁末,这五个重要纪念日,在数字安葬厅进行线上线下联动,为逝去亲人送上祭品,倾诉情感,表达思念。每完成一次祭扫,可以获得一枚福气章,分别为和合福、康宁福、富裕福、美德福、长寿福。
祭扫五福礼
为逝去亲人“集福” ,也是为自身“积福”,最终所有亲人聚集的福气章汇聚到一起,名为“聚福”,福聚子孙后辈,完成福的轮回。 “祀,祭无已也。“祭祀不会停止,年复一年,福气绵延。
数字纪念,以家史家风凝聚家族力量
随着科学技术的大力发展和殡葬文化的进步,从政府到社会都在积极倡导创新祭扫方式,大力推广数字纪念。通过数字生命纪念馆,实现数字化永久储存与精神传承。未来通过打造生者和逝者的“虚拟平行空间”——让其家庭故事、家庭族谱......世世代代的传承下去。
为展现生命历程,记录生命精神,传承生命文化。我们搭建了数字生命纪念馆平台,公众可以在平台上为自己的亲人建立独属于自己家族的数字生命纪念馆,并与实体数字墓位进行绑定互联。在馆内可以上传逝者的影像资料,生平故事,也可以虚拟祭扫、代祭直播,还可以写下思念寄语,丰富家族传承条目等用以纪念缅怀的方式。